微信转账是否受法律保护?

现如今,微信红包、微信转账已经因操作简单、方便快捷成为普遍的现象,而朋友在微信借钱也是非常常见。那么,微信转账是否受法律保护呢?朋友借钱不还又该怎么办呢?今天,亚欧律师事务所律师就跟大家一起说说微信转账那些事儿。

首先,我们来看一则案例。

陈某通过微信转账借给朋友小张2000元钱,对方没还钱也不见了人影。陈某向法院提起了诉讼,也出示了转账时截图的打印件,开庭时,小张仍然下落不明,没法到场。陈某只有微信转账截图,对方网名是“一张**床”,没有办法确定该网名是不是被告小张。陈某提供的微信转账虽然能当证据使用但是却不能孤证定案,鉴于此,法院最终以证据不驳回了陈某的诉讼请求。

根据上述案例,可以看出,只有一张微信截图是没有法律保障的,那么我们到底还能不能微信借钱了呢?答案是能,有条件的能。

针对微信转账借钱事宜,亚欧律师教您几招让您有效降低风险。

1、最好能够补一个借条。明确双方的借贷关系,并非赠与。同时,约定好金额和还款时间,违约金等方面。

2、如果不是实名,尽量想办法证明该微信是收款人的。例如,在微信内容中使用全称,或者保留朋友圈照片,或者发送债权债务确认书等。

3、定期或者不定期催款,保证诉讼时效不中断。

4、必要时,可以采取电话录音的方式,确认债权债务。

5、借款时候一定要有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,才能保证有效的起诉。

6、如果碍于客观情况不方便立书面证据,那也要留心收集、固定电子证据了。生活中,很多人在给对方发微信红包、转账时都会用系统默认的附言,如“恭喜发财、大吉大利”等。别偷懒,红包、转账的附言功能要用好。如果是通过微信转账等借钱给对方,务必在附言栏目里备注好钱款的性质。另外,还可以沟通中再确定对方的身份信息、款项性质,减少后期可能引发的麻烦。

另外,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:特殊数字的微信转账,从司法实践来看,很可能被认定为赠与。例如520999等等,再加上亲密关系,被认定为赠与的可能性很大。如果没有其他证据,通常被认为是用来表达爱意。

以上说明的情况都是主动借钱或转账,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发生微信转账时转错了。

亚欧律师提醒,一旦发现使用微信转错账后,应立即和对方联系或请求平台客服帮助协调,并向对方提出退还误转款项的请求。一般情况下,对方核实后会主动还款。

如对方拒不退还,事主可以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此时,当事人要注意保存转账记录、银行卡明细等证据。关于收取对方错转款项的行为,依照民法规定应当属于法律所规定的不当得利。根据有关法律规定,没有合法根据,取得不当利益,造成他人损失的,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。